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确定,北京将展“看·见殷商”等展览

澎湃新闻从国家文物局5月12日上午的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,围绕“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”主题,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,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。当天,除启动“文明桥梁计划——文物出境展览精品”项目,以及“2025北京博物馆季”活动,还将推出中华文明起源系列之“看·见殷商”重磅展览。

国家文物局发布会现场

5月12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介绍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情况,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、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张立新、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正航回答记者提问。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、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主持新闻发布会。

罗文利介绍,今年的中国主会场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,北京市文物局、通州区人民政府、中国博物馆协会、中国文物报社承办。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,围绕“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”主题,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,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。他表示,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将进行一系列重要发布,包括会公布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(2022—2024年度)结果、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、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,发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发展报告,还将进行亚洲文化遗产联盟落户北京的签约仪式。

本次主会场活动将推出一大批普惠均等、优质精良的文化服务,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要。罗文利介绍,国际博物馆日当天,将启动“文明桥梁计划——文物出境展览精品”项目,以及“2025北京博物馆季”活动。届时,还将推出中华文明起源系列之“看·见殷商”重磅展览,开展“步步皆景·博物馆之夜”沉浸式体验活动,举办博物馆日主论坛、青年论坛和策展人论坛。同时,整合全媒体资源,打通全媒体渠道,形成多媒体矩阵,做好全方位宣传,提升博物馆影响力。

据悉,5月19日,“看·见殷商”展览将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(首都博物馆东馆)启幕,汇集全国27家文博单位338件(套)珍贵文物。据介绍,“看·见殷商”展涵盖了河南安阳殷墟、山东青州苏埠屯、湖北黄陂盘龙城、江西新干大洋洲等遗址出土的商代代表性文物,按照“有册有典”“青铜高峰”“居中衍大”“式范后世”4个部分,全景式呈现殷商文明的绚丽画卷。

“看·见殷商”展览中的文物

“看·见殷商”展览中的文物

据策展人高红清此前透露,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的一对鸮尊将相见,它们分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,将在展览中短暂团聚。“鸮”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,在商代,它的形象被赋予了智慧、勇猛、威严的意义。山东博物馆“十大镇馆之宝”之一的青铜亚丑钺,也将首次在展览中与一件收藏在国博的兄弟“合体”。

“看·见殷商”展览中的文物

“看·见殷商”展览中的文物

据了解,除上述主会场活动以外,北京市将组织各类博物馆、文商旅体资源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、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、学术研讨、社会教育和惠民展演等配套活动,着力打造“城市的节日”。此外,全国各地也将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,围绕主题开展特色鲜明、形式多样的活动,更好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。

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,自此以后每年均组织国际博物馆日相关活动。2009年起,国家文物局开始与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主会场活动,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。

(本文据国家文物局资料及相关博物馆消息)